北京2008年5月23日電 /新華美通/ -- 由中國民政部、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共同組建的一支工作隊已抵達四川地震災區,為在5月12日發生的大地震中遭受心理創傷的兒童及時提供心理干預和救助。
目前來自各方的消息顯示,此次大地震給許多兒童帶來了極為痛苦的經歷,其中一些孩子已經出現焦慮、麻木、自閉、失眠、惡夢等心理問題。在商務部的協調下,民政部、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經過緊急磋商,聯合組織了此次由政府官員和心理專家共同參與的災后兒童心理重建考察。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兼聯合國駐中國災情管理工作組主席魏英瑛博士 (Dr. Yin Yin Nwe) 表示:“盡早對受到創傷經歷影響的兒童進行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云南寧洱地震發生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就曾與政府合作,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災區兒童進行社會心理康復。實踐證明,其中95%的兒童能夠通過參加集體活動等輔導和干預,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撫平心理創傷,回復到正常生活中。但是,仍有5%的孩子需要接受專業心理咨詢師的特別治療。”
此次災后兒童心理重建考察之行計劃為期五天,工作隊將重點關注在地震中與父母離散、包括孤兒在內的無親人陪伴的兒童,以便及早組織相關專家為為數眾多的此類兒童進行社會心理干預,對災后兒童心理狀況進行整體評估,并制定長期社會心理支持與干預的措施與方案。
目前四川災區仍余震不斷,部分道路無法通車,采集并登記與父母離散、無親人陪伴兒童的詳細信息的工作困難重重。在自然災害發生后,及時進行確認和登記工作對于保護兒童權益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當兒童突然與父母和親人分開后,他們面臨受到傷害的風險會比正常的孩子要高。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倡通過家庭寄養和在社區里建立家庭式的照料模式,來幫助這樣的孩子,以此來代替讓他們長期住在福利院里的做法。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民政部曾共同在鄭州等地開展過項目試點,并取得了成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保護處處長小野正博說。目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與民政部就針對受地震影響兒童制定長期關懷方案進行磋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47年至1951年間曾向中國提供援助,援助內容包括:緊急救援、食品營養以及提供衛生保健培訓等。197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開始與中國政府合作,項目領域涉及兒童衛生保健和營養、水和環境衛生、基礎教育、兒童保護、艾滋病防治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來幫助兒童在嬰幼兒期和青少年時期實現生存和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