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3月29日 /美通社/ -- 在3月26日舉行的2019國際醫藥創新大會 (IPIF) 上,賽諾菲首席執行官白理惟 (Olivier Brandicourt) 做了主旨演講。
白理惟對近期中國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醫療改革表示歡迎。“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有關部門共批準了約100種新藥上市,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48種藥物,幾乎與歐洲藥品管理局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每年批準的藥物數量齊平。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意味著數百萬中國患者能用上前沿的創新藥物進行治療,例如腫瘤、罕見病和傳染病等疾病領域的藥物。”
白理惟還贊揚中國政府在全球醫療創新生態系統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他強調:“由于創新藥物的開發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甚至更為復雜的努力,那種碎片化的、各國各自為政的方法已不再可行。我堅信國際間合作是未來為中國患者推動世界級創新的重要因素。”
對于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白理惟提出了5項建議:提供全程護理、采用醫療技術評估、改善采購體系、轉向基層醫療和預防為主,發展補充醫療保險等建議。
國際醫藥創新大會(IPIF)是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發起的兩年一次的國際會議,旨在打造中國醫療健康創新生態系統領導者之間的高層對話和協作平臺,以加速中國的世界級創新、更好地滿足全球患者需求的共同目標。在本屆大會上,來自政府、企業界、學術界和非營利組織的400多名中外專家呼吁采取聯合行動,加速中國的世界級創新,以拯救全球患者的生命、改善他們的生活。
賽諾菲首席執行官2019年3月26日第二屆國際醫藥創新大會發言綱要
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北京,參加第二屆國際醫藥創新大會。
今天,我以三重身份在這里發言:既是賽諾菲的首席執行官,也同樣代表兩大行業協會 -- 美國藥物研究和制造商管理委員會、以及歐洲制藥工業和協會聯合會。
兩年前,也就是2017年3月,我有幸出席了第一屆國際醫藥創新大會。
就在首屆論壇召開前的幾個月,中國政府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藍圖,其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激發中國醫療改革的新動力。
兩年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健康中國”的愿景正在形成;對中國政府在整個醫療健康體系中實施創新政策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我深表贊賞。
中國醫改深化發展
近期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強對創新藥物的審評審批。
這一點可以用數字充分說明: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有關部門共批準了約100種新藥上市。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48種藥物,幾乎與歐洲藥品管理局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每年批準的藥物數量齊平。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意味著數百萬中國患者能用上前沿的創新藥物進行治療,例如腫瘤、罕見病和傳染病等疾病領域的藥物。
去年中國在重大體制改革方面的舉措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國家醫保局的成立使職能更清晰、可預見性更強,同時并沒有減緩改革的步伐,非常值得稱道。
統籌健康政策,加強國際合作
那么改革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政府能夠持續一貫地推進健康政策的起草、通過和實施,這是中國能夠快速趕上其它發達經濟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在“健康中國2030”的框架下制定醫改議程,向世界展示了健康產業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
這方面的例子之一是政府在加強知識產權和報銷體系方面做出的努力。
正如美國 FDA 前幕僚長 Susan Winkler 所說,一貫、穩定的政策和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改革最終將惠及患者,并推動中國參與全球生物制藥創新。
在這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醫療改革之外,我還想特別贊揚中國政府在全球醫療創新生態系統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層面,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醫療保健方面的巨大變革。二三十年前我們在基因藥物、免疫學和新一代生物制劑方面所做的基礎性工作,已經結出碩果。
這個新的醫藥時代還剛剛起步,各國的監管體系必須跟上科學發現的步伐和方向。
由于創新藥物的開發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甚至更為復雜的努力,那種碎片化的、各國各自為政的方法已不再可行。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于2018年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的管理委員會,是中國監管框架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將其納入新一輪醫療創新的重要一步。
今天,我要通過這次會議強調,作為醫藥行業,我們完全支持中國在實施 ICH 指導方針方面的努力。
中國監管改革:成就與挑戰
中國的監管體制改革獲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挑戰呢?
盡管中國的 ICH 會員資格還相對較新,我們已經注意到它在藥物技術審查和審批方面的加速,證明與國際監管標準融合已經成為中國向其人口提供一流醫療保健的重要戰略之一。
例如,國家藥監局之前發布了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程序的“60天”新規,以及《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從而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使跨國制藥公司能夠參與到中國的發展計劃中。
當然,這些促進中國醫藥發展與全球同步的努力還會受制于一些其他問題……例如在臨床試驗核查和《中國藥典》等方面,監管改革還需要與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特別是臨床試驗數據的核查,仍然是中國在縮短總體審查時間方面的關鍵瓶頸。
如果我們都希望加速藥物開發,我們必須攜手共同面對這些問題。
作為醫藥行業,我們也熱切希望與本地利益相關方建立合作關系,互相學習,促進分享。由于我今天在北京,我就舉一個北京的例子:比如美國藥物研究和制造商管理委員會與北京大學的合作。
他們攜手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一個亞太經合組織監管科學卓越中心。這個平臺使得我們能夠開展跨區域臨床試驗和臨床實踐的培訓項目。很快,我們將擴展此項目,納入藥物警戒和安全報告的國際準則。
展望未來,五項建議
那么未來又有哪些挑戰呢?
就像我稍早時提到的那樣,在今后的幾年里,中國是否能夠成功地將世界級創新藥物帶給患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能夠多快地調整適應、并對標現行的國際標準。
我想提供幾點建議。首先,我們擁有成功的慢性病治療策略,我們了解患者希望獲得哪些醫療服務,也知道他們很難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醫療服務供應商。提供全程護理能夠減少醫療服務過程中混亂、重復、延遲及差距。通過減少低效率事件的發生,全程護理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結果,并且節省治療費用。
其次,采用醫療技術評估,為專家提供現實世界證據數據,利用我們創新的技術,都將有助于我們創建基于價值的醫療服務,從而建立起更高效的醫療體系。
第三,我們應繼續聯手改善采購體系,更多地采購針對慢性疾病的現有高品質藥物,包括基因和細胞療法、數字健康解決方案等創新產品和技術。
第四,我們應繼續將重點從以急性病、醫院治療為主的模式轉向以基層醫療和預防為主的模式。
第五,通過發展補充醫療保險,開發創新解決方案,為無力承受醫療費用的患者減輕負擔。為了發展補充醫療保險,應確保各省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在過去30年中,我在生物制藥行業的經驗教會我一點:在醫療系統中,沒有哪一方能夠獨立解決系統內部所固有的復雜命題,無論是政府、監管機構、醫療服務供應商、保險機構還是行業。
展望未來,我們成功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協調和分享經驗教訓的能力,以及作為一個全球社區一起前進的能力。
###
關于賽諾菲
賽諾菲致力于幫助人們應對健康挑戰。我們是一家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人類健康。我們用疫苗預防疾病,提供創新的治療方案減輕病痛和困擾。我們助力罹患罕見病的極少數人,也支持長期受慢性病困擾的千萬患者。
賽諾菲共有10萬余名員工,遍及100多個國家,致力于將科學創新轉化為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Sanofi, Empowering Life. 賽諾菲,讓生命綻放。
關于賽諾菲中國
賽諾菲于1982年進入中國,總部位于上海,業務覆蓋制藥、人用疫苗和消費者保健。集團在北京、天津、沈陽、濟南、杭州、南京、武漢、成都、廣州、福州和烏魯木齊共設有11個區域辦公室,并在北京、杭州和深圳建有三家生產基地。賽諾菲在中國約有9,600名員工。
賽諾菲在上海設有中國研發中心和亞太研發總部,在成都設有全球研發運營中心,并在蘇州設有全球研究院。我們的研發專注于中國與全球的高發疾病,如腫瘤、免疫類疾病、代謝性疾病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sanofi.cn,或關注“賽諾菲中國”微信公眾號。
賽諾菲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前瞻性聲明。前瞻性聲明并非對歷史事實的陳述。這些聲明包括預測和估計及基本假設,對于公司未來計劃、目的、意圖的陳述,對未來財務狀況、事件、運營、服務、產品開發和潛力的展望,以及關于未來業績表現的陳述。通常可以利用諸如“期望”、“預期”、“相信”、“打算”、“估計”、“計劃”等詞語,以及類似表達作為判定前瞻性聲明的依據。盡管賽諾菲管理層認為該篇前瞻性聲明中所反映的預期具有合理性,投資者仍需注意這些前瞻性信息和聲明受制于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其中許多難以預測且通常不被賽諾菲所控制,這可能導致實際結果和發展與前瞻性信息和陳述中所表達、暗示或預測的信息存在重大差異。這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主要包括研究和開發中固有的不確定因素,未來的臨床數據和分析,包括產品上市后所獲取的數據和所進行的分析,監管當局的決定,例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或歐洲藥品管理局關于是否及何時批準任何藥品、醫療器械或可能備案用于候選產品的生物用品上市的決定,以及這些機構關于產品標識和其他可能影響此類候選產品的可用性及商業潛力等事宜的決定,獲得批準的候選產品不能保證肯定獲得商業成功,未來替代性療法的獲批及其商業上的成功,集團受惠于外部增長機會的能力,匯率變化趨勢與普遍利率,成本控制政策及由此帶來的結果,已發行股份的平均數以及賽諾菲在公開呈報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的報告中已作討論或明確的部分,其中包括列于表20-F的賽諾菲年度報告(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中的“危險因素”和“前瞻性聲明警示”。除非存在可適用的法律規定,賽諾菲不承擔更新和修改任何前瞻性信息和陳述的義務。
圖片 - //photos.nyhomeapp.cn/prnh/20190326/2414533-1-a
圖片 - //photos.nyhomeapp.cn/prnh/20190326/241453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