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ang)2014年(nian)9月(yue)2日(ri)電 /美通社(she)/ -- 數千名來(lai)自世界各(ge)地的(de)(de)買家(jia)及供應商云集香港(gang),參(can)與(yu)為期三日(ri)的(de)(de)亞(ya)洲(zhou)海鮮(xian)展(zhan),藉此拓展(zhan)業務和建立(li)聯系,把握商機(ji)進軍蓬勃的(de)(de)亞(ya)洲(zhou)水(shui)產市場。繼2013年(nian)刷新入場人(ren)次記錄后,亞(ya)洲(zhou)海鮮(xian)展(zhan)被奠定為水(shui)產業界重(zhong)要的(de)(de)盛事之一(yi)。
第(di)五屆亞洲海(hai)鮮展占地超過2,000平(ping)方米(mi),吸引來自32個國(guo)家(jia)逾180個參(can)展商(shang),展示全(quan)球(qiu)各地的水(shui)產(chan)品、優質(zhi)服(fu)務及(ji)先進(jin)的加工設備。入場(chang)人士包括來自大型超級市場(chang)、酒店、餐廳、航空公司、郵(you)輪及(ji)特約餐飲業(ye)的買家(jia),以及(ji)國(guo)際(ji)水(shui)產(chan)零售商(shang)、批發商(shang)及(ji)進(jin)出口商(shang),精英云集,場(chang)面(mian)盛(sheng)極一時。
亞洲(zhou)海鮮展展會總(zong)監曾慧兒女士表示,水產(chan)業(ye)蘊含(han)巨大商機,時至(zhi)今日已成為全球發展最迅速的食品行業(ye)之一。
經濟合作(zuo)與發(fa)展組(zu)(zu)織(zhi)(zhi)報告指出,魚類產(chan)品的(de)全球出口總值(zhi)在(zai)2013年(nian)達至高峰的(de)1360億美元,相比前(qian)一年(nian)增長超過5%。而經濟合作(zuo)與發(fa)展組(zu)(zu)織(zhi)(zhi)及聯(lian)合國糧食和農業組(zu)(zu)織(zhi)(zhi)共同發(fa)表的(de)報告中,亦預測2023年(nian)全球人(ren)均魚類消耗量,將近20.9公斤,遠超2011至2013年(nian)平均的(de)19.2公斤,增長速度可(ke)見一斑。
曾女士引述近期的(de)(de)(de)世界銀行報告,喜愛(ai)水產的(de)(de)(de)亞洲市場將雄據2030年全(quan)球七成魚類消(xiao)耗(hao)量。“人口(kou)增(zeng)長、收入增(zeng)加、城市化、漁業(ye)產力擴張,以及分銷渠道(dao)的(de)(de)(de)改善(shan)等均(jun)為全(quan)球和地區(qu)水產消(xiao)耗(hao)量激增(zeng)的(de)(de)(de)原因。”
與此同時,中國對(dui)全球魚(yu)類(lei)和海鮮行業(ye)的影響將預料增加(jia)。曾(ceng)女士續稱:“聯(lian)合國糧食和農業(ye)組織于2014年進(jin)行有關全球漁業(ye)和水產(chan)養殖業(ye)的研(yan)究(jiu),當中反映中國自2002年,已一躍成為(wei)魚(yu)和漁類(lei)產(chan)品較大的出口(kou)(kou)商(shang),其進(jin)口(kou)(kou)量亦正迅速增長。”
聯合國(guo)糧食和(he)農業(ye)組織報告指(zhi),中國(guo)的(de)水產(chan)品(pin)貿易于2013年創下記錄,出口及入口總值分(fen)別為196億美(mei)元及80億美(mei)元。自2011年起,中國(guo)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進口國(guo)家,僅次于美(mei)國(guo)和(he)日本,其增長主要與國(guo)內對(dui)非原(yuan)產(chan)水產(chan)品(pin)種(zhong)的(de)消耗量上(shang)升有關。
曾女士指出,由(you)于中產階級收入增加,對優(you)質水產如新鮮及煙三文魚、龍蝦(xia)、海膽、海參和鮑魚等的需求上(shang)升,因(yin)此中國由(you)純出口國漸漸演變為進口國。她更指有(you)證據顯示水產消耗量與消費者收入優(you)裕有(you)直接關系。
曾女士表示,由于中國大陸的需求增加,國際水產公司更熱衷招攬該區的新顧客。她說:“我們在香港舉辦亞洲海鮮展,因為香港是中國(guo)大陸與世界各地的(de)重要(yao)貿易樞紐,亦是(shi)運送水產品(pin)到其他(ta)亞(ya)洲主要(yao)市場(chang)的(de)重要(yao)分銷中心。”
鑒于香港的獨特有利位置、監管環境、先進的貨運基建和完善法律制度,曾女士認為香港正扮演著國際水產貿易港口的獨特角色。香港旅游發展局的研究更反映,30-40%進口香港的魚類及水產養殖產品,會即時轉口到其他國家,當中包括美國、越南、臺灣及中國大陸等地區。
香港(gang)市民也對水產情(qing)有(you)獨鐘(zhong)。聯(lian)合(he)國糧食和(he)農(nong)業組織報告(gao)顯示,700萬港(gang)人每(mei)年人均(jun)消耗超過70公斤的(de)水產,在(zai)亞洲區內位列(lie)第二,所(suo)需求的(de)魚(yu)類(lei)產品(pin)五花八門,由(you)低價有(you)鰭魚(yu)如黃(huang)花魚(yu)和(he)鯉魚(yu),以至貴(gui)價的(de)鮑魚(yu)和(he)龍(long)蝦不(bu)等。
根據全球貿易數據顯示,由于香港對水產的消耗量大,加上本地漁業息微,近95%區內所消耗的水產均從日本、中(zhong)國大陸、澳洲(zhou)和美國(guo)等(deng)地進口(kou)。
愛爾蘭海洋漁業(ye)局的評論指出,2025年(nian)全球人口(kou)將預計(ji)上升(sheng)至80億人,在(zai)2030年(nian)全球水(shui)產需求則額外(wai)增加(jia)42萬公(gong)噸。曾女士表示可持續發(fa)展水(shui)產會繼續成為本屆(jie)展會的重要議題。
她說:“為確(que)保未(wei)來(lai)全球資源的供應保持(chi)(chi)健康穩(wen)定,制定相(xiang)應的議程和(he)策略至關重要。因(yin)此(ci)我(wo)們(men)在亞洲海鮮展(zhan)(zhan)中(zhong)舉行可(ke)持(chi)(chi)續發展(zhan)(zhan)水產研討(tao)會,其中(zhong)一(yi)個(ge)目(mu)的就是鼓勵業(ye)內人士,推(tui)行對環境(jing)和(he)經濟均具(ju)有可(ke)持(chi)(chi)續發展(zhan)(zhan)的營(ying)商模式。”
曾女士認為,在全球層面而言,各(ge)地(di)消費者(zhe)的口味和對水產的要求各(ge)有不同。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ye)組織在2014年發(fa)表的數據,鮮蝦占(zhan)國際魚(yu)(yu)類(lei)貿易總額約(yue)15%,其(qi)次(ci)為三文魚(yu)(yu)占(zhan)14%;深(shen)海(hai)魚(yu)(yu)如(ru)鱈(xue)魚(yu)(yu)、白鱈(xue)和阿(a)拉斯加鱈(xue)占(zhan)10%;吞拿魚(yu)(yu)占(zhan)8%;軟體類(lei)水產如(ru)魷魚(yu)(yu)、墨魚(yu)(yu)和八爪魚(yu)(yu)則占(zhan)約(yue)3%。
前身名為(wei)Asian Seafood Exposition的第五屆亞(ya)洲海鮮展(zhan)(zhan)(Seafood Expo Asia),由即日起至(zhi)2014年9月4日假香港會議展(zhan)(zhan)覽(lan)中心展(zhan)(zhan)覽(lan)廳5BC舉行。除展(zhan)(zhan)覽(lan)外,現場活(huo)動(dong)還包括研討會、新產品展(zhan)(zhan)示廳、專為(wei)大(da)(da)廚精英(ying)而(er)設的廚師(shi)(shi)交(jiao)流會、大(da)(da)師(shi)(shi)學堂,以及廚藝(yi)示范等。香港餐(can)飲展(zhan)(zhan)亦將同期(qi)舉行,必定令你大(da)(da)有收獲,滿載(zai)而(er)歸。
詳情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