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19日電 /美通社/ -- 5月19日是第八個“世界家庭醫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家庭醫生 -- 我(wo)承諾(nuo)我(wo)服(fu)務(wu)”。由(you)海(hai)峽兩岸醫(yi)藥衛生交流協會全(quan)科(ke)醫(yi)學分會、中國醫(yi)師協會全(quan)科(ke)醫(yi)師分會、中華醫(yi)學會全(quan)科(ke)醫(yi)學分會在上海(hai)、北(bei)京、南京、杭州和沈陽5個城(cheng)市舉(ju)辦宣講、慶(qing)祝(zhu)活動(dong)。在上海(hai)主(zhu)會場,家(jia)庭(ting)醫(yi)生“武林大賽(sai)”、“我(wo)為(wei)家(jia)醫(yi)點(dian)贊”地圖點(dian)亮及社區衛生服(fu)務(wu)改革新(xin)書發(fa)布(bu)、慢病(bing)主(zhu)題講座、聯合義診(zhen)等多個活動(dong)貫(guan)穿全(quan)天,既(ji)是(shi)慶(qing)祝(zhu)家(jia)庭(ting)醫(yi)生自(zi)己的(de)節日,也通這些展示活動(dong),向現場百(bai)姓展現家(jia)庭(ting)醫(yi)生這一(yi)基層醫(yi)療服(fu)務(wu)模(mo)式中“種子(zi)選手”的(de)多面風采(cai)。
深化落實分級診療,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成“破題之法”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16.7%[1]。隨著(zhu)我國人口老齡(ling)化逐(zhu)年加速,潛在慢病人群基(ji)(ji)數也在日益(yi)擴大。加強基(ji)(ji)層醫(yi)療(liao)(liao)衛生服務(wu)體系和全科(ke)醫(yi)生隊伍建設,推進(jin)社(she)區(qu)家庭醫(yi)生簽(qian)約診(zhen)療(liao)(liao)制度(du),為(wei)患者(zhe)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特色化健康服務(wu),是(shi)將患者(zhe)留在基(ji)(ji)層的根本(ben),也是(shi)2018年醫(yi)療(liao)(liao)改(gai)革深(shen)度(du)推進(jin)之年,探索(suo)和實(shi)踐分(fen)級診(zhen)療(liao)(liao)制度(du)的“破題之法”。
海醫會全科醫學分會主委、WONCA亞太區常委祝墡珠教授表示:“逐步形(xing)成‘基層首診(zhen)、雙(shuang)向轉診(zhen)、急慢分(fen)治(zhi)、上下(xia)聯動’的(de)分(fen)級診(zhen)療和就(jiu)醫模式,是2018年新一(yi)(yi)輪(lun)深化醫療改革的(de)重(zhong)點(dian)目標(biao)。基層衛(wei)生(sheng)(sheng)機(ji)構(gou)診(zhen)療能(neng)(neng)力的(de)提升(sheng),是實(shi)現(xian)分(fen)級診(zhen)療模式的(de)重(zhong)要基礎;提升(sheng)家(jia)(jia)庭(ting)醫生(sheng)(sheng)服務質(zhi)量(liang)、推進家(jia)(jia)庭(ting)醫生(sheng)(sheng)簽(qian)約服務成為實(shi)現(xian)這一(yi)(yi)能(neng)(neng)力提升(sheng)的(de)關鍵環節(jie)。”
加深了解,推進家庭醫生服務制度在社區施行
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杜雪平會長分享道:“面對分級診療的概念,百姓群體中有一些誤區,日(ri)(ri)常頭痛腦(nao)熱,找社區醫(yi)(yi)(yi)(yi)院(yuan)(yuan)拿藥(yao),如果覺得自己生(sheng)(sheng)病了,即(ji)使路途(tu)遙遠也要(yao)先去大(da)醫(yi)(yi)(yi)(yi)院(yuan)(yuan)看(kan)過(guo)才放(fang)心(xin)。向三級醫(yi)(yi)(yi)(yi)院(yuan)(yuan)、大(da)醫(yi)(yi)(yi)(yi)院(yuan)(yuan)集中的就醫(yi)(yi)(yi)(yi)習(xi)慣,需要(yao)影響和(he)(he)改變。國家近年來也不斷通過(guo)多種方式(shi),提升全(quan)科(ke)醫(yi)(yi)(yi)(yi)生(sheng)(sheng)團(tuan)隊技術水(shui)平和(he)(he)服務能(neng)力,通過(guo)日(ri)(ri)常在社區與居民(min)的長期接觸和(he)(he)廣泛宣傳(chuan),獲得社區百姓的信任,讓他們放(fang)心(xin)把日(ri)(ri)常健康管理(li)交給(gei)社區醫(yi)(yi)(yi)(yi)生(sheng)(sheng)。”截至(zhi)2017年底,全(quan)國已(yi)有744家全(quan)科(ke)住院(yuan)(yuan)醫(yi)(yi)(yi)(yi)師規(gui)范化臨床(chuang)培(pei)訓(xun)基地(di),培(pei)養了25.3萬名(ming)全(quan)科(ke)醫(yi)(yi)(yi)(yi)生(sheng)(sheng),每萬人口已(yi)擁(yong)有全(quan)科(ke)醫(yi)(yi)(yi)(yi)生(sheng)(sheng)1.8名(ming)。
在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下,為百姓和患者提供的個性化照顧,從“護健康、治到底、管長期”三個層面得以體現:
護健康:家庭(ting)(ting)醫(yi)(yi)生(sheng)不僅是醫(yi)(yi)生(sheng),還(huan)是百姓的(de)日(ri)常健康管家,簽約后的(de)家庭(ting)(ting)醫(yi)(yi)生(sheng)可根據需求(qiu),為個人或者家庭(ting)(ting)提供(gong)長期穩定的(de)健康服務,這位家庭(ting)(ting)醫(yi)(yi)生(sheng)就成為了(le)最了(le)解患者身體狀況的(de)“醫(yi)(yi)生(sheng)朋友(you)”。
治到底:出現(xian)健康問題,首(shou)先(xian)到社(she)(she)區(qu)醫院(yuan)判斷(duan)疾病(bing)嚴(yan)重程(cheng)度、獲得診療(liao)意(yi)見,也(ye)就是在社(she)(she)區(qu)完(wan)成疾病(bing)的首(shou)診,在大(da)大(da)減少(shao)了(le)排號(hao)、路程(cheng)中不必要的等待以外,也(ye)有(you)助(zhu)于提升診療(liao)有(you)效性和效率(lv);同時,社(she)(she)區(qu)醫院(yuan)還可(ke)提供(gong)上(shang)級醫院(yuan)轉診、直接聯系對癥專家(jia)號(hao)源、預留床位等資源;對慢病(bing)患(huan)者開具(ju)長處方等多種(zhong)‘優越’政策(ce),建立了(le)一條從社(she)(she)區(qu)家(jia)門口通往(wang)專家(jia)辦公室的“綠色(se)通道”。
管長期:家庭醫生(sheng)不僅(jin)可提供恢復期長期隨(sui)診、必要手段的干預支持,還可提供持續性(xing)、針對性(xing)的飲食、運動建(jian)議等健(jian)康管理(li)指導(dao),從(cong)疾病(bing)管理(li)延伸(shen)到健(jian)康管理(li)。
體驗式服務,幫更多百姓交到身邊的“醫生朋友”
當下,人們(men)對(dui)疾病治療的需求(qiu)比以(yi)往更(geng)為迫切,各年齡段人群的健康(kang)管(guan)理(li)意(yi)愿也更(geng)為積極,這(zhe)都對(dui)我國醫藥衛生(sheng)(sheng)系統服務能力提出了(le)更(geng)為現(xian)實的要求(qiu)。在以(yi)高血(xue)壓、糖尿(niao)病為代表的慢性疾病管(guan)理(li)體系中,全科醫生(sheng)(sheng)可(ke)提供靈活(huo)的日(ri)常電(dian)話、上(shang)門(men)隨診服務,可(ke)謂是社區居民(min)的“貼心人”。百(bai)姓有了(le)自己(ji)的簽(qian)約家(jia)庭醫生(sheng)(sheng)后(hou),可(ke)以(yi)放心和信(xin)任地和他們(men)分享日(ri)常健康(kang)和疾病問題,就像交了(le)一個(ge)“醫生(sheng)(sheng)朋(peng)友”。
作為此次活動的支持方賽諾菲中國表示,扎根中國36年以來,賽諾菲不僅將高質量創新藥物及健康解決方案提供給廣泛城市地區,更結合在基層多年的疾病管理及服務經驗,持續深耕區、縣范圍,支持疾病診療、慢病管理工作。多年來,賽諾菲積極配合國家推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的分級診療政策,在2016年開展面向大眾的“健康社區”項目,截至2017年底,項目已覆蓋35個城市的3,800余個社區。今年1月,通過建立專屬團隊,密切配合解決社區層面醫患需求,將疾病管理經驗更多地分享給社區層面的醫療服務人員。
[1] 《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03/c_1121428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