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6月9日 /美通社/ -- 近年來,“國家(jia)醫(yi)保(bao)(bao)藥品(pin)談(tan)判”這種(zhong)創新(xin)方(fang)式在提升臨床(chuang)“高值高價”藥品(pin)可及(ji)性以及(ji)參保(bao)(bao)人員醫(yi)療保(bao)(bao)障水平(ping)等方(fang)面(mian)發(fa)揮了重要作用。因此(ci),每(mei)當新(xin)一輪醫(yi)保(bao)(bao)藥品(pin)準入談(tan)判啟動(dong),都備受矚目。
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預啟,藥品降價患者獲益
4月29日,國家醫保局下發《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明確規定國家醫療保障行政部門需建立完善的動態調整機制,原則上每年調整1次,并提出納入目錄的范圍與調出目錄條件、明確建立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與醫保藥品支付標準銜接機制、醫保藥品目錄“按通用名管理”等管理辦法。根據相關細則,談判藥品從初次談判成功納入醫保目錄后,未來價格與支付標準的下降會持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優質藥品會被納入醫保目錄,且價格的降低將會使更多疾病領域的患者因此獲益。
響應醫保目錄調整,關注患者用藥可及性,進口抗風濕藥再次主動降價35%
風濕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RA) 及強直性脊柱炎(AS)都是高致殘性疾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如果不能早期診斷和規范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5-10年的致殘率高達60%[1],且具(ju)有治療慢、康復(fu)難等(deng)特點。 從長(chang)遠來看,長(chang)期及(ji)終身用藥治療RA 及(ji)AS的患者(zhe)還(huan)面臨著(zhu)較重(zhong)的經濟(ji)負擔。輝瑞長(chang)期致力于免(mian)疫炎癥領(ling)(ling)域(yu)的創(chuang)新(xin)和探索,不斷提供優化解決方案,非(fei)常關(guan)注藥品(pin)的可及(ji)性。為了(le)幫助患者(zhe)減輕醫療負擔,減少用藥支出,在(zai)今年4月1日對旗下創(chuang)新(xin)生物制劑(ji)恩(en)利(li)(依(yi)那西普)預充針(zhen)劑(ji)型,主動(dong)進(jin)行了(le)降(jiang)(jiang)價,降(jiang)(jiang)幅達到35%。意(yi)味(wei)著(zhu)患者(zhe)月均治療費用僅需3600多元,低于醫保目(mu)錄內同治療領(ling)(ling)域(yu)的大(da)部分產品(pin)。這次大(da)幅度的降(jiang)(jiang)價將會讓(rang)身陷強直性脊(ji)柱炎和類風濕關(guan)節炎的患者(zhe)和家庭(ting)得(de)到更多獲益。
輝瑞公司依那西普是目前風濕(shi)病領域(yu)已上市(shi)唯一的預充針(zhen)劑型融合蛋白類腫(zhong)瘤壞(huai)死因子(TNF)抑制(zhi)劑,可由患(huan)者(zhe)自己(ji)注射(she),減輕(qing)其往(wang)返醫(yi)院打針(zhen)帶來(lai)的負擔。
RA及AS治療需求亟待滿足,多(duo)種生物制劑可及性是關鍵
目前,我國有RA及AS兩種疾病患者人數近千萬。其中,RA發病高峰期為30-50歲,AS發病人群多為青年男性,都正值社會最重要勞動力和家庭支柱的中青年時期,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病種。但RA及AS治療慢、難康復和高致殘率的情況,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隨著生物醫藥科技的快速發展,生物制劑成為臨床醫生廣泛認可、治療RA及AS的一種有效手段。但由于價格(ge)等因素,仍有大量的(de)患(huan)者不能享(xiang)受到創新藥物所帶來(lai)的(de)獲(huo)益。
北京協和(he)醫院(yuan)風濕免疫科的曾小(xiao)峰(feng)教授表(biao)示(shi),約有15%患者因為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療,近60%的患者長期用藥后發生藥物失效或治療失敗[2]。因為醫生和患者(zhe)在初始使用生物(wu)制(zhi)劑無效(xiao)(xiao)或者(zhe)無法(fa)耐(nai)受,以及長(chang)期用藥(yao)(yao)后(hou)發生藥(yao)(yao)物(wu)失效(xiao)(xiao)或治療失敗后(hou),需要多種生物(wu)制(zhi)劑替換選擇(ze),以有(you)效(xiao)(xiao)和長(chang)期控(kong)制(zhi)患者(zhe)的疾病病情。
“國際上,治療RA及AS的生物制劑不會兩種及以上同時使用,因此不會對醫保基金造成額外負擔,多數國家將生物制劑全部納入了醫保范圍,可以為患者提供不同治療選擇。”為此,曾小峰教授呼吁,迫切需要提高我國更多創新生物制劑的可及性,滿(man)足更多RA和AS患者的規范治療需求,降低因病致殘率,減輕醫療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張(zhang)永文,等. 四川醫學. 2010;31(7):1020-22 |
2. Hyrich KL, et al.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2007;56(1):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