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5月8日 /美通社/ -- 第十屆哈佛中國教育論壇以“教育,看見更大的世界”為主題,2019年4月13日-14日,在美麗的查爾斯河畔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舉辦,共有24場活動,邀請55位中外演講嘉賓進行分享與對話。啟(qi)行教(jiao)育(yu)創始人趙蔚(yu)受邀參加了此次論壇并做《世界公民教育》主題活動演講嘉賓。啟行教育參會(hui)團(tuan)隊就(jiu)本(ben)次論壇(tan)的(de)主題對(dui)談(tan)和分論壇(tan),不同緯度的(de)教育前沿咨詢,精選部(bu)分內容做介(jie)紹。
論壇(tan)邀請了包括上海紐約大學校長(chang)俞立(li)中、哈佛大學教(jiao)(jiao)(jiao)授(shou)丘成桐(tong)在內(nei)的教(jiao)(jiao)(jiao)育(yu)專家,中美知名學者(zhe)、教(jiao)(jiao)(jiao)育(yu)實踐者(zhe)、政策(ce)研究(jiu)者(zhe)、一線教(jiao)(jiao)(jiao)育(yu)工作者(zhe)共(gong)同參與分(fen)論壇(tan)和(he)特別(bie)活(huo)動,涵蓋心理(li)健康教(jiao)(jiao)(jiao)育(yu)、國際(ji)高等教(jiao)(jiao)(jiao)育(yu)、多(duo)元(yuan)教(jiao)(jiao)(jiao)育(yu)、農村(cun)教(jiao)(jiao)(jiao)育(yu)、STEAM 與教(jiao)(jiao)(jiao)育(yu)創新(xin)、早期兒童教(jiao)(jiao)(jiao)育(yu)、世界公(gong)民教(jiao)(jiao)(jiao)育(yu)、教(jiao)(jiao)(jiao)師職業發(fa)展(zhan)等不同主題。
1.國際高等教育
關鍵詞:國際化
前紐約科技大學校長、廈門大學校長、香港大學校長助理等三位大學管理者,都談到了新時代的“國際化”。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持續增長,在中國讀書的外國學生持續增長,這都要求高校(xiao)更加重視學(xue)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更加重視社會問題的創新(xin)性(xing)解決;高(gao)校培養的學(xue)生,應該無(wu)論在哪里、從事什么樣的工作(zuo),都(dou)具(ju)有能(neng)適應國(guo)際化環(huan)境(jing)的能(neng)力。
2.STEAM 和創新教育
關鍵詞:學習動機
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副館長 Reich 分享了“如何在博物館里實現非正式學習”,包括如何(he)針(zhen)對不同(tong)年齡段觀(guan)眾的興(xing)趣點,來設置合理的互動(dong)模式、激發(fa)學習(xi)動(dong)機,為每(mei)一位觀(guan)眾創(chuang)建一個浸入式的、帶有挑戰的的個人學習(xi)體(ti)驗。
非(fei)正式(shi)學習(xi) (informal learning) 是一(yi)種很(hen)好(hao)的(de)渠道。這一(yi)種非(fei)線(xian)性的(de)學習(xi)方式(shi)首先會激發(fa)學生對于(yu)學科的(de)興趣(qu),從而進一(yi)步影響(xiang)學生學習(xi)的(de)自主性、個性化和合作性。
樂高教育大中華區負責人余菁維分享了樂高 K12 STEAM 教學解決方案與校本教材結合的嘗試,將樂高教育“玩中學”的理念惠及更多的中(zhong)國(guo)學生(sheng)。
劍橋 NuVu 工(gong)作室的創始人分享了在創新(xin)(xin)學校,如何通過協作的項目制學習培(pei)養學生創造(zao)創新(xin)(xin)的能力。NuVu 旨在教給學生創新(xin)(xin)能力和(he)技(ji)術工(gong)具,幫助學生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去。
3.早期兒童教育
關鍵詞:師幼互動
印象最深的是專門研究“貧困學校教育重量改善”的李鈞雷教授,提到“簡易師幼互動工具”的實踐 -- 在缺乏教師資源的地區,讓當地居民通過使用這些互動工具達到基本的教育質量。他在現場提到:“我們要善于發現貧困地區已經具備資源,以及如何把這些資源最大化利用。”“真正的幫助不是教別人做新的事情,而且幫助別人發現自己已經做到了什么。”
4.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抗逆力
校園霸凌、網絡暴力、學業壓力、社交壓力等因素正在威脅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板塊分論壇,胡琪教授呼吁成年人給予青少年“投資” -- 即聆聽、關愛和陪(pei)伴;同時,創建學校(xiao)(xiao)反霸凌的校(xiao)(xiao)園(yuan)文化,創建學校(xiao)(xiao)內外青少年可以進行心理求助的渠(qu)道。
在美研究青少年“抗逆力”的修子宜博士,分享了美國學校促進抗逆力的方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提供健康營養的午餐和心理輔導室;選拔稱職有愛的教職員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豐富的課外活動。以上這些實用的方法對國內的學校和校外教育機構都非常有啟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培養抗逆力,進行社會情緒能力學習 (SEL),是青少(shao)年受益終生(sheng)的(de)能力。
中美對話:世界公民與素質教育
關鍵詞:全球勝任力培養 中國青少年(nian)
啟行教育趙蔚參與本屆論壇特別活動《世界公民與素質教育》,中(zhong)美兩國教育(yu)者深(shen)入探討全球(qiu)勝(sheng)任力培養在中(zhong)國的發展及運(yun)用,對話(hua)21世紀全球(qiu)素質教育(yu)在中(zhong)國的探索與實踐。
OECD 聯合哈佛教育學院發布了“全球勝任力框架”,該模型是(shi)給(gei)教(jiao)育(yu)(yu)政(zheng)策(ce)制定者、管理(li)者和(he)授課教(jiao)師的(de)一個評價(jia)維度,全球勝任力(li)框(kuang)架(jia)已成為(wei)前(qian)沿的(de)教(jiao)育(yu)(yu)理(li)論之一。
論壇(tan)特別(bie)邀請哈(ha)佛(fo)著名的 Project Zero 項目(mu)總負責人 Veronica 參與世(shi)界公民教育特別(bie)活動。Veronica 本人協同(tong)研(yan)發了經合組織 (OECD) 全球勝任力(li)框(kuang)架(jia),該(gai)框(kuang)架(jia)權威的發言人之一。
Project Zero 零點項目兩位負責人 Veronica 與 Devon 分享在經濟、科技、人口機構發生變化的未來,從中國視角看應該如何培養具有國際素養的世界公民。兩位負責人對國際素養的定義是:“國際素養,是指能夠理解國際間和文化間的重要性事件、并采取行動對其做出積極影響的能力和情懷;亦是一個終生的自我培養的過程。”
《世界公民教育》主題活動,由 Veronica 與 Devon、啟行教育創始人趙蔚、中南屋創始人黃鴻翔四位嘉賓,共同就“全球勝任力的研究和實踐”展開對話,就“如何理解全球勝任力以及中國語境下的培養路徑”這(zhe)一話題分享了(le)自己(ji)的觀(guan)點(dian)和實(shi)踐(jian)。
啟行教育的創始人趙蔚老師,在現場分享了啟行10年來以“能力培養”為基礎的教育探索:
緣起:賦能孩子去服務
啟行(xing)作為(wei)國內首家(jia)營(ying)地(di)教育專(zhuan)業機構,10年前第一個夏(xia)令(ling)營(ying)在汶川災區進行(xing),參與志愿服務(wu)的孩子(zi)們(men)進入真實場景里幫助他(ta)人。
持續:A-ACTION 項目支持孩子
啟行(xing)創建(jian)了(le) A-action 項目(mu),以小額資金和專業力支持,鼓勵青少年(nian)幫(bang)助自己生活中、學校里(li)、社區里(li)需(xu)要幫(bang)助的人,開啟了(le)有意義的學習(xi)。
10年(nian)里(li)啟行支持了超(chao)過1000個(ge)(ge)青少年(nian)團隊(dui),提供了200多個(ge)(ge)不同領域的解決方案(an),直接和間接服務(wu)了超(chao)過11萬人。
升級:暑期項目支持孩子能力培養
21世紀核心能力包括溝通、合作(zuo)、創造力(li)和(he)批判性思維。
基于核心能(neng)力培養,啟行為4-18歲(sui)青少年提供以營地(di)場景為主的體驗式(shi)(shi)學習、項(xiang)目式(shi)(shi)學習、服務式(shi)(shi)學習。
生態:為孩子提供支持環境
啟行致力于鏈接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等資源,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營養全面、統一持久的成長土壤。
2008年至今,啟行(xing)(xing)專家沙龍經(jing)累計600余場,為父母們提供(gong)高質量教(jiao)育(yu)資訊;2009年啟行(xing)(xing)發起(qi)了(le)第(di)一屆校長(chang)論壇,400余位校長(chang)參與創新教(jiao)育(yu)實(shi)踐;2012年啟行(xing)(xing)成立了(le)中國第(di)一家營(ying)地教(jiao)育(yu)研發中心,研發適合中國學(xue)生的營(ying)地教(jiao)育(yu)課程;2015年啟行(xing)(xing)發起(qi)了(le)中國營(ying)地教(jiao)育(yu)聯盟,為行(xing)(xing)業(ye)(ye)提供(gong)5000人(ren)次專業(ye)(ye)培訓。
與僅僅把孩子“帶出去”不同,啟行一直努力把最好的教育資源“帶回來”,自(zi)主研發適合中國孩子自(zi)己的營地課程,助(zhu)力中國青少年全球(qiu)勝任(ren)力培(pei)養。
目標:10%
啟行堅持每年收入的10%投入到公益項目中,用于培養大學生營地導師、公益營會、青少年 A-Action公益項目。啟行致力于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亦不斷履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
此次論壇除了以上內容外,各界教育者也對于農村教育、多元教育、體驗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教師發展、教學故事、國際學校人才戰略探索、教育投資、全球教育技術的社會影響力等內容,進行了分享和討論。(論壇內容可以在 CCtalk 上搜索關鍵詞“2019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回看精彩現場)
和每一位有著極大教育熱忱和情懷的與會者一樣,啟行也一直在創新教育之路上探索前行 -- 用“辦學校的嚴謹與高標準”辦營地,在“營地”這一獨特場景中,實踐前沿的教育理念與成果,成為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通過教育資源的全球鏈接,讓(rang)孩子“看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