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2020年4月13日 /美通社/ -- 3月18日,國內首個(ge)、全球第二個(ge)三代EGFR-TKI創新藥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以阿美樂®為代表的(de)(de)(de)創新藥品的(de)(de)(de)上市,會(hui)給國(guo)內肺癌(ai)(ai)診(zhen)療與(yu)(yu)創新藥研發(fa)(fa)帶(dai)來哪些啟示與(yu)(yu)借鑒意義?近期,就國(guo)內肺癌(ai)(ai)診(zhen)療手段的(de)(de)(de)發(fa)(fa)展,如何做好(hao)晚期肺癌(ai)(ai)病人的(de)(de)(de)全程管(guan)理,肺癌(ai)(ai)精準醫療路(lu)的(de)(de)(de)走(zou)向,國(guo)產(chan)腫(zhong)瘤藥物的(de)(de)(de)機遇和挑戰(zhan),創新藥研發(fa)(fa)對實(shi)施健康中(zhong)國(guo)戰(zhan)略(lve)的(de)(de)(de)現(xian)實(shi)意義等問題,豪森藥業與(yu)(yu)該領域的(de)(de)(de)國(guo)內知名專(zhuan)家學者,進行了面對面溝(gou)通和探討。
肺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首位,在我國超過 40%的肺癌患者是 EGFR 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1]。對于EGFR敏感突變患者,目前主要使用第一/二代 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較傳統化療優勢明顯,但約1 年左右會出現耐藥和疾病進展,其中超過半數是 T790M 突變所導致[2]。這(zhe)給肺癌的診療帶(dai)來了新的難(nan)題。
日新月異的肺癌診療手段
實際上(shang),過去20多年(nian)來(lai)(lai),肺癌(ai)(ai)的(de)(de)(de)(de)診治發(fa)生(sheng)(sheng)(sheng)了翻天覆地的(de)(de)(de)(de)變化。上(shang)海(hai)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認(ren)為,從單純的(de)(de)(de)(de)化學治療(liao)到靶(ba)向治療(liao),再(zai)到近(jin)年(nian)來(lai)(lai)的(de)(de)(de)(de)免疫治療(liao),肺癌(ai)(ai)治療(liao)總的(de)(de)(de)(de)趨勢是越來(lai)(lai)越精(jing)準,越來(lai)(lai)越高效(xiao),毒性越來(lai)(lai)越小。晚(wan)期肺癌(ai)(ai)患者(zhe)的(de)(de)(de)(de)生(sheng)(sheng)(sheng)存率、中位(wei)生(sheng)(sheng)(sheng)存期有(you)了顯著的(de)(de)(de)(de)提高,而且(qie)生(sheng)(sheng)(sheng)活質量有(you)了極大(da)的(de)(de)(de)(de)改善。從事肺癌(ai)(ai)臨床診療(liao)將近(jin)50年(nian)的(de)(de)(de)(de)廖(liao)美琳教授認(ren)為,隨著靶(ba)向藥的(de)(de)(de)(de)誕生(sheng)(sheng)(sheng)和逐(zhu)漸(jian)成熟,患者(zhe)的(de)(de)(de)(de)無進展(zhan)生(sheng)(sheng)(sheng)存期得(de)到了延長,并且(qie)有(you)了延長總生(sheng)(sheng)(sheng)存期的(de)(de)(de)(de)傾向。
而廣(guang)東省人(ren)民(min)醫(yi)院的(de)(de)(de)(de)(de)吳一(yi)龍教授(shou)認為,靶向治療(liao)(liao),特(te)別是(shi)EGFR突變(bian)跟(gen)(gen)肺癌之(zhi)間的(de)(de)(de)(de)(de)關(guan)系(xi),可以說開啟了(le)現代腫瘤學(xue)(xue)的(de)(de)(de)(de)(de)精準醫(yi)學(xue)(xue)時代。2006年,被(bei)譽為里程碑的(de)(de)(de)(de)(de)IPASS臨床試驗,通(tong)過(guo)“挑選病人(ren)”的(de)(de)(de)(de)(de)思路,確定了(le)EGFR的(de)(de)(de)(de)(de)突變(bian)跟(gen)(gen)患者的(de)(de)(de)(de)(de)療(liao)(liao)效之(zhi)間的(de)(de)(de)(de)(de)明(ming)確關(guan)系(xi)。
但(dan)只(zhi)是(shi)確定這(zhe)兩者(zhe)(zhe)關系,仍然不能滿(man)足患者(zhe)(zhe)的所(suo)有需求,靶向藥物也經(jing)歷過多次迭代。
最(zui)初(chu)第一代(dai)TKI的(de)(de)無進展生存期(qi)都是(shi)在(zai)10至(zhi)11個(ge)月左右,之后很(hen)多病人(ren)會出現(xian)耐藥問(wen)題。第二代(dai)TKI對于EGFR通路的(de)(de)覆蓋面更廣,療(liao)效略有(you)提升,但依然沒有(you)辦法(fa)克服(fu)第一代(dai)TKI的(de)(de)耐藥問(wen)題。耐藥問(wen)題中最(zui)為(wei)突(tu)出的(de)(de)便是(shi)T790M突(tu)變,而第三代(dai)藥物(wu),如甲磺酸阿美替尼,主(zhu)要是(shi)為(wei)了解(jie)決T790M突(tu)變這(zhe)個(ge)耐藥機制而誕(dan)生的(de)(de)。
國產阿美替尼的里程碑意義
3月1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我國本土藥企自主研發1類創新藥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用于“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進展,且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
作為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也是全球(qiu)首(shou)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它的(de)上市給臨床醫生(sheng)提供強效、安(an)全和可及(ji)的(de)新型選擇,為更多晚(wan)期非小細(xi)胞(bao)肺(fei)癌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sheng)存的(de)希望。
陸舜教授高度贊揚了(le)國(guo)產阿美(mei)替尼(ni)的上市對于中國(guo)新(xin)藥研發(fa)的里程碑意義。
研發人員從高度選擇性的角度來開發阿美替尼。它主要針對EGFR突變,能夠兼顧T790M陽性突變,而對野生型的EGFR,基本上沒有作用,所以就會表現出高效和低毒。另外這個藥物的問世,打破了跨國公司一枝獨秀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它是全球第二個第三代EGFR-TKI。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本土制藥企業也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在I期臨床研究的時候,由美國、中(zhong)國大陸和中國臺(tai)灣三(san)個中心(xin)參與(yu);在II期(qi)的注冊(ce)研究(jiu)(jiu)中,不僅有中國(guo)大陸,還有中國(guo)臺(tai)灣的研究(jiu)(jiu)出現,所以可以說是海峽兩岸(an)共同研發的成果。
藥(yao)物可(ke)及性一直是制約肺癌(ai)患者(zhe)接受最好治療(liao)的(de)瓶(ping)頸。陸舜教授相信國產阿美替尼(ni)問(wen)世(shi)以后,可(ke)以惠及整個(ge)EGFR突變的(de)病人,具有非常廣的(de)受眾。
在注冊臨床研究中,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單藥治療顯示出了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且對腦轉移有效,臨床優勢明顯[3]:
1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12.3月,是目前最佳的三代EGFR-TKI二線獲益
2 客觀緩解率達68.9%
3 疾病控制率達93.4%
4 有效控制腦部病灶,腦轉移患者客觀緩解率達61.5%
肺癌患者全程管理要做好這四個方面
隨著(zhu)藥物的(de)迭代,肺癌(ai)患者生存期的(de)延長,臨床工作也面臨著(zhu)一個非常重要的(de)課題:如何做好晚期肺癌(ai)病人的(de)全程(cheng)管理?對于這個問題,中(zhong)山大學附(fu)屬腫瘤醫院張力教(jiao)授認為臨床醫生要做好四(si)個方面:
首(shou)先(xian),對(dui)于靶向治(zhi)療的(de)(de)患者(zhe),需要(yao)(yao)選擇(ze)一個最(zui)好的(de)(de)治(zhi)療策略;其次,很多(duo)靶向治(zhi)療的(de)(de)病人(ren)最(zui)終都會走(zou)向耐(nai)(nai)藥(yao),而每一次耐(nai)(nai)藥(yao),要(yao)(yao)選擇(ze)再次活檢,確定耐(nai)(nai)藥(yao)機制;第三,對(dui)于化(hua)學治(zhi)療,需要(yao)(yao)了解(jie)化(hua)療引起的(de)(de)惡心嘔(ou)吐(tu)如(ru)何去處理;最(zui)后,需要(yao)(yao)關心患者(zhe)的(de)(de)情緒管(guan)理。
要(yao)管(guan)理好患者(zhe)的整(zheng)個治療(liao)過程,其(qi)實(shi)有(you)賴于醫生對(dui)靶向治療(liao)耐藥(yao)原因的認識。比(bi)如EGFR通路,有(you)一(yi)代二代的藥(yao)物在(zai)臨(lin)床(chuang)上(shang)使用,但毫無(wu)疑問(wen)這(zhe)些(xie)病(bing)(bing)人(ren)都會產生耐藥(yao),對(dui)于這(zhe)些(xie)耐藥(yao)的病(bing)(bing)人(ren),有(you)T790M突變的患者(zhe)可以(yi)采(cai)用三代藥(yao)物,而國產阿(a)美(mei)替尼的問(wen)世(shi)給(gei)了患者(zhe)更多的選擇。
肺癌精準醫療路在何方
吳(wu)一龍(long)教授(shou)認(ren)為,精準醫療的基(ji)礎是(shi)基(ji)因信息。
每(mei)個腫瘤(liu)進(jin)展(zhan)的(de)過程中,醫生都是(shi)通(tong)過活檢(jian)(jian)來了解疾病的(de)進(jin)化過程和(he)耐藥機(ji)制。首(shou)先(xian),我(wo)們通(tong)過組織(zhi)的(de)活檢(jian)(jian)進(jin)行更(geng)(geng)深、更(geng)(geng)寬的(de)測(ce)(ce)序,以(yi)(yi)期(qi)了解更(geng)(geng)多(duo)的(de)突變,使用(yong)的(de)技術就是(shi)第二代的(de)高通(tong)量測(ce)(ce)序。目前已經(jing)有第三代高通(tong)量測(ce)(ce)序在發展(zhan)之中;其次,肺癌不像其他腫瘤(liu),它的(de)組織(zhi)活檢(jian)(jian)難度非(fei)常大,很多(duo)患(huan)者往(wang)往(wang)無法取(qu)到組織(zhi),所以(yi)(yi)這種(zhong)情況下需(xu)要采取(qu)液(ye)體活檢(jian)(jian),這也帶(dai)動液(ye)體活檢(jian)(jian)如(ru)火如(ru)荼地開展(zhan)起來。
具(ju)體在(zai)EGFR-TKI的未(wei)來(lai)發展方向上,中(zhong)國醫(yi)學科學院腫瘤醫(yi)院王潔(jie)教(jiao)授表示(shi):“EGFR突變通(tong)路(lu)是我們研究的最多(duo)的,未(wei)來(lai)的研究重點可能是三代藥物的合理選擇問題。”
國產腫瘤藥物的機遇和挑戰
同濟大學(xue)附屬東方(fang)(fang)醫(yi)院李(li)進(jin)教(jiao)授高度肯定了(le)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制(zhi)藥(yao)企(qi)(qi)業(ye)在(zai)肺(fei)癌精準醫(yi)療上的(de)(de)努力,部分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本(ben)(ben)土制(zhi)藥(yao)企(qi)(qi)業(ye)的(de)(de)產品(pin)線(xian)已經涉及到(dao)了(le)最(zui)新(xin)的(de)(de)領域,可以說已經進(jin)入(ru)到(dao)世(shi)(shi)界制(zhi)藥(yao)的(de)(de)第一(yi)方(fang)(fang)陣。以前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在(zai)新(xin)藥(yao)創(chuang)制(zhi)方(fang)(fang)面比西方(fang)(fang)發達國(guo)(guo)(guo)家落后很多(duo),但(dan)近5年,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新(xin)藥(yao)創(chuang)制(zhi)的(de)(de)步(bu)伐(fa)加(jia)快了(le)。雖然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本(ben)(ben)土制(zhi)藥(yao)企(qi)(qi)業(ye)比較新(xin)的(de)(de)靶(ba)點的(de)(de)藥(yao)物(wu)仍然不多(duo),但(dan)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仍然有希(xi)望在(zai)未來開啟(qi)全新(xin)的(de)(de)新(xin)藥(yao)創(chuang)制(zhi)過程,并在(zai)這個領域或某一(yi)個靶(ba)點方(fang)(fang)面處于世(shi)(shi)界上最(zui)領先的(de)(de)地位。
而(er)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的馬軍教授認為(wei),我國在藥監(jian)方面(mian)的政(zheng)策,包括藥監(jian)的一些方針和(he)做法,出(chu)現(xian)了(le)翻天覆(fu)地(di)的變(bian)化。近三(san)年來,審批通過一個創新藥或一個新藥從900多天縮短到現(xian)在平均300多天。
創新藥(yao)的(de)研發(fa)對實(shi)施(shi)健康中國戰(zhan)略具有重大(da)的(de)現實(shi)意義(yi)。解放軍東(dong)部戰(zhan)區總醫院秦叔逵(kui)教授表示,我國過去的(de)藥(yao)物研究,由于歷史和經(jing)濟發(fa)展(zhan)等原因,出現更多的(de)是仿制(zhi)藥(yao)物,即所謂的(de)me too,后來(lai)逐步走向仿創結(jie)合,發(fa)展(zhan)到今(jin)天已經(jing)到了創新為主(zhu)的(de)階段。一(yi)大(da)批民族制(zhi)藥(yao)企(qi)業的(de)創新能力(li)大(da)幅度增強,不斷開(kai)展(zhan)一(yi)些me better, me best,甚至first in class的(de)研究。
我們(men)國(guo)產腫瘤藥(yao)(yao)物(wu)(wu)的春天已(yi)經到來(lai)。相信在未(wei)來(lai),必然有優秀的本(ben)土藥(yao)(yao)企繼續關注和滿足臨床未(wei)竟的醫療需求(qiu),以“做優民族醫藥(yao)(yao),做強中國(guo)創造”為(wei)目(mu)標(biao),堅持不斷地推出(chu)更(geng)多的創新藥(yao)(yao)物(wu)(wu),改善人(ren)類的健(jian)康和生(sheng)命質量!
專家簡介(按文中(zhong)出現(xian)順序(xu)):
陸舜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xue)醫(yi)(yi)學(xue)院附屬胸(xiong)科醫(yi)(yi)院
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國家重點專項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二級教授
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zhong)瘤學研(yan)究基金會副(fu)理事長
廖美琳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yi)學院(yuan)附屬胸科醫(yi)院(yuan)
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席專家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榮譽主席
全國肺癌專(zhuan)業(ye)委員(yuan)會(hui)指導(dao)委員(yuan)會(hui)副(fu)主席
吳一龍 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
IASLC杰出科學獎獲得者
廣東(dong)省人(ren)民(min)醫(yi)院(GDPH) 終身主任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譽所長
廣東省肺癌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階平基金會腫瘤醫學部會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zhong)國醫師(shi)協會精準(zhun)醫學專委會副主任(ren)委員
張力 教授
博士生導師,肺癌首席專家
中山(shan)大(da)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 主(zhu)任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常務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候任主委
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liu)化(hua)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潔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zhong)(zhong)瘤(liu)醫院腫(zhong)(zhong)瘤(liu)內科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
北京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希(xi)思科臨床(chuang)腫(zhong)瘤學研究基(ji)金會理事
李進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xue)附屬東方醫院腫(zhong)瘤(liu)醫學(xue)部 主任
亞洲腫瘤聯盟(FACO)主席
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 常務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腫瘤藥物安全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xie)會(hui)結直(zhi)腸(chang)癌專業(ye)委員會(hui)副主任委員
馬軍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哈爾(er)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監事會監事長
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白血病聯盟主席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前任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yi)師協會(hui)血(xue)液科醫(yi)師分會(hui)副會(hui)長
秦叔逵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文職一級
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秦淮醫療區
全軍腫瘤中心主任
南京(jing)大(da)學(xue) 南京(jing)中醫藥大(da)學(xue)南京(jing)醫科(ke)大(da)學(xue) 教授
《臨床腫瘤學雜志》主編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
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監事
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委會主委
中國抗(kang)癌(ai)協(xie)會胃腸間質瘤專委會副主委
參考資料:
[1] 肺癌. 中文翻譯(yi)版原書(shu)第 4 版. 北京(jing)科(ke)學出(chu)版社,2013:437. |
[2] Yu HA,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3;19:2240-2247. |
[3] Lu S,Wang QM,Zhang GJ,et al.The Third Generation EGFR Inhibitor(EGFR-TKI)HS-10296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Resistance to First Generation EGFR-TKI[EB/OL].WCLC 2019,abstract OA02.03. |